currentInnerTitle

王阳明。


先生明睿天授,然和乐坦易,不事边幅。
十余年来, 竟未能窥其藩篱。
‘修己以安百姓’。 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。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。说新民便觉偏了。
心即理也。天下有心外之事,心外之理乎?
此心无私欲之蔽,即是天理。
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工便是。
只见那好色时,已自好了。不是见了后,又立个心去好。
又如知痛,必已自痛了,方知痛。知寒,必已自寒了。
知是行的主意。行是知的功夫。知是行之始。行是知之成。若会得时,只说一个知,己自有行在。只说一个行,已自有知在。
身之主宰便是心。心之所发便是意。意之本体便是知。意之所在便是物。 天理即是明德。穷理即是明明德。 致知格物。
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。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 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。明善是诚身的工夫。穷理是尽性的工夫。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。博文是约礼的工天。惟精是惟一的工夫。其后思之既久,不觉手舞足蹈。 为学须有本原。须从本原上用力,渐渐盈科而进。 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。
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。先生曰:“除了人情事变,则无事矣。喜怒哀乐非人情乎?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,皆事变也。事变亦只在人情里。其要只在致中和。致中和只在谨独。” 问仙家元气,元神,元精。先生曰:“只是一件。流行为气。凝聚为精。妙用为神。” 问道之精粗。先生曰:“道无精粗。人之所见有精粗。如这一间房。人初进来,只见一个天规模如此。处久便柱壁之类,一一看得明白。再久,如柱上有些文藻,细细都看出来。然只是一间房。” 心即道,道即天。
圣人之所以为圣,只是其心纯乎天理,而无人欲之杂。 知昼夜,即知生死。 必实行其温清奉养之意,务求自嫌而无自欺,然后谓之“诚意”。 必其于温清之事也,一如其良知之所知当如何为温清乏节者而为之,无一毫之不尽,子奉养之事也,一如其良知之所知当如何为奉养之宜者而为之,无一毫之不尽,然后谓之“格物”。 知至而后意诚。
盖至于今,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,而习以成性也,几千年矣。 心之本体,无起无不起。
真阴之精,即真阳之气之母,真阳之气,即真阴之精之父。阴根阳,阳根阴,亦非有二也。
常使精神力量有余,则无厌苦之患,而有自得之美。 常快活便是功夫。
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,恶恶如恶恶臭,便是圣人。
无根之树,移栽水边,暂时鲜好,终究要憔悴。
跌倒了,起来就走,不要欺人做不曾跌倒的样子来。
思无邪。
只要晓得,如何要记得?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,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人之本体,常常是寂然不动的,常常是感而遂通的。未应不是先,已应不是后。




Back to mainpage